蛋包飯的歷史起源在哪裡?可以說是很有代表性的和風洋食之一

提到蛋包飯,對多數台灣人而言,對蛋包飯的印象一般是薄皮蛋包飯,先炒好雞肉飯備用。再攤一張薄蛋皮,把雞肉飯置入其中,再整齊地包好。出品形態有棉被式的矩形,也有橄欖形的。


從字面上來看,稱其爲蛋包飯到也是名符其實,的確是用蛋把飯包住。台灣和中國最常見的就是這種蛋皮蛋包飯,而且一般家庭料理也都是這種。其優點是,製作工藝簡單,沒有太多的技術含量,即使是新手稍加練習也可以製作得很整齊漂亮,有模有樣。而缺點是蛋皮口感顯得有點乾巴巴的,體現不出蛋的滑潤軟糯。


除了上述的標準蛋包飯,在其基礎上還衍生出一種「ドレス·ド·オムライス」。所謂裙擺蛋包飯,其實就是普通蛋包飯,在蛋皮的製作上多下了一道功夫,如同洋裙一樣的螺旋形蛋皮,讓蛋包飯看起來更具高級感,但依然是普通蛋皮,換湯不換藥。


蛋包飯的日語爲「オムライス」,是法語「omelette」的簡稱與英語「rice」結合的和制外來語。很多店都自稱是蛋包飯的創始店,但真正是哪家店開創的,已無從考證。其中有兩家店是比較有信服力的。


蛋包飯原型始於東京銀座的「煉瓦亭」,而薄蛋皮蛋包飯的創始者爲大阪心齋橋的「北極星」。而說到我們今天的主角——蒲公英蛋包飯,東京老鋪「たいめいけん」完成了著名導演「伊丹十三」創作的「タンポポオムライス」(蒲公英蛋包飯)首次亮相於1985年的丹十三導演的電影《タンポポ》,並一炮走紅。所以說たいめいけん是真正的日式蛋包飯(蒲公英蛋包飯)開創者也不爲過。


在明治時期,當時的洋食店(西餐館)都是以高還原度的正宗西餐爲主。搭配料理的主食不是米飯,而是麵包。餐具也只有刀叉,並不提供日本人習慣的筷子。而作爲裝飾或鋪墊盤子的蔬菜也是正宗西餐的那種過油加熱的蔬菜。後來日本與俄羅斯之間於朝鮮半島暴發日露戰爭,徵招了不少西餐廚師。


而蛋包飯的誕生是源自該店的員工餐(賄い料理)。「賄い」是江戶時期對廚師職位的稱呼,後來引伸爲伙食的含義。當時以蛋液摻入絞肉和洋蔥,煎燒後,混合米飯作爲內部員工餐吃。後來在客人們的強烈要求下,終將這品料理加入了菜單。當時這品,雖然與現在的蛋包飯有很大的差別,但據說這就是蛋包飯的雛形。如今的煉瓦亭販售的元祖蛋包飯的蛋皮中依然是有配料的。無論煉瓦亭是不是真正的蛋包飯的起源地,無可厚非的是它是一家資歷相當的洋食店。


烤鴨, 台南皮膚管理, 免螺絲角鋼,
較新的 較舊